用户注册    

洪洞县切换站点
我的村庄

销路从来不用愁 这个村的大棚菜鼓了村民“钱袋子”

热点新闻|2019-08-16 11:32:42| 阅读量:2874

 襄汾县襄陵镇薛村是汾水岸边、姑射山下一个富裕秀美的村庄。
       昔日,村民靠山吃山,多数人在山上的小石料厂务工谋生,不仅常有磕碰砸伤的事情发生,而且破坏自然生态;
       如今,山上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,山下的村民建起了一排排蔬菜大棚,过上了红火日子。
       一直以来,薛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。这里土地肥沃,“金襄陵”美誉声名远播;这里灌溉便利,挖20米左右地下水就汩汩而出;这里交通便捷,门前的公路北通临汾,南达运城。但是,10年前,种植没有统一规划,形不成规模,产量不高,村民“小打小闹”、自产自销。
       许建玲在自家蔬菜大棚采摘黄瓜
    “山上的活儿一停,许多村民就没收入了。家家户户都发愁,尤其是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外出务工非常困难,一问年龄就没人要了,妇女找活更困难。”今年59岁的村民张玉民介绍。
       2010年,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活动。山上的石料厂停产后,薛村出现了大量闲置劳动力。当时的薛村村“两委”班子也非常发愁,积极为村民想办法、谋出路。通过组织村民外出考察,结合自身实际,统一规划,制定了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的思路,并积极付诸行动,得到众多村民的积极响应。勤劳能吃苦又非常有远见的张玉民夫妇,抓住先机,成了第一批承包蔬菜大棚的村民,也成了蔬菜大棚的第一批受益者。他们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,靠着夫妻二人的精心打理,跟许多村民一样,蔬菜大棚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。
   “种植是个勤快活,这个季节的黄瓜一天就得摘一茬。”每天一大早,张玉民夫妇就走进蔬菜大棚,为前来收购的客商摘下能上市的新鲜黄瓜。在大棚里,张玉民的妻子许建玲也是主要的劳动力,她既是大棚的主人,也是勤杂工;既是种植专家,也是管护能手;既是销售员,也是总会计。经过多年的摸索,夫妻二人样样都是行家里手,只有在特别忙碌的时节才找人帮忙,为此节省了不少开支。
   “今年早春,黄瓜、茄子等蔬菜非常抢手,茄子在地头的批发价为6.6元一公斤,前来进货的客商不仅多,而且有的提前预交定金,害怕到跟前跑了空趟儿。”
       在张玉民夫妇承包的4个蔬菜大棚里,每个大棚占地0.8亩,黄瓜、茄子、西红柿是常种的种类,每块地一年四季都不闲着。眼下黄瓜长势正旺,这是他们今年种的第二茬。按照往年经验估算,今年预计可收入十余万元。
   “销路从来不用愁,一直都是临汾、襄汾、运城等地客商上门收购。”许建玲说,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蔬菜品质,鼓起了村民的钱袋。
       经过多年的发展,薛村蔬菜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现有蔬菜大棚210余个,占地1000余亩,襄陵镇以薛村为依托建立了襄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。襄汾县在薛村设立了蔬菜技术服务团队,聘请蔬菜种植专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,助力薛村村民致富奔小康。

如今,襄陵镇党委、政府大力扶持薛村蔬菜大棚种植产业,在政策、技术、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,积极打造有“金襄陵”特色的蔬菜品牌,不仅解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致富,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。

责任编辑:小高
分享到